豆瓣9.5,这国产片能上映真是奇迹
最近,有两则新闻引起了全网热议。
梵高的《向日葵》和莫奈的《干草堆》在博物馆内展览时,被一些环保激进分子泼上番茄酱、土豆泥等污渍。
他们宣称这么做是为了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,引起大众对食物短缺、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关注。
诚然,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,但这样的行为却本末倒置。
以浪费粮食、破坏艺术品的方式来宣扬环保,本身就背离了环保的初衷,甚至还会让大众妖魔化对“环保人士”的看法。
真正的环保,绝不是哗众取宠的一句口号,而是脚踏实地地付诸实践。
有这样一群人,就默默地在环保事业上躬身笃行,甚至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。
平衡
Rock it, Mom
导演: 彭辉
主演:奇卡·扎巴多杰 / 杨欣
类型:纪录片
上映日期: 2000
片长: 69分钟/168分钟(导演剪辑版)从海报就能看出,这是一部颇有年代感的电影。
它上映于2000年,不过当年上映的是69分钟的版本,更建议大家观看168分钟的导演剪辑版。
影片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,受当时的设备和技术限制,影片的画质不佳,拍摄的风格也十分粗粝。
但是在豆瓣上,它却获得了9.5的高分,堪称国产纪录片的巅峰之作。
之所以获得如此高分,在于它震撼人心的真实。
此片讲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驻守在青藏高原的西部野牦牛队、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的故事。
为了最大程度地呈现现实,导演彭辉历时4年跟踪拍摄,甚至还冒着随时可能被枪杀的生命危险。
影片中也记录下了最真实的执法场面——
一旦发现了猖獗的盗猎分子,巡逻的警察带头往前冲,导演就紧跟其后。
晃动的镜头,急促的步伐,骇人的枪声……拍摄工作的危险程度不言而喻。
当然,比摄影人员更危险的,是这群十年如一日驻守在高原的人们。
《平衡》的故事,就围绕着这群可可西里的守卫者展开。
在蒙语中,“可可西里”意为美丽的少女。它地处青藏高原,是世界上最大的无人区之一。
因自然条件极其恶劣,它又被称为“生命禁区”。
在少有人涉足的可可西里,却是很多野生动物的天堂。
其中不乏国家级的保护动物,比如大家熟知的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,就只在青藏高原地区才有。
藏羚羊的皮毛可以织成围巾,在黑市上可以卖出5000美金一条的天价。
这吸引了不少盗猎分子冒死前来,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他们进入可可西里疯狂捕杀藏羚羊。
在10年的时间里,以藏羚羊为代表的野生动物数量,在可可西里减少了三分之二。
为了整治这个问题,1992年7月青海政府成立了治多县西部工委,来管理可可西里4.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野生动物和矿产资源。
西部工委的第一任书记叫杰桑·索南达杰,他上任后先后深入可可西里12次,严厉打击了一批又一批盗猎分子。
1994年1月,索南达杰最后一次出巡时与2个大的盗猎团伙相遇。
在押解犯罪分子途中,发生了枪战。
索南达杰一个人对付18名盗猎分子,身上负弹无数,最后壮烈牺牲。
当他的遗体第二天被发现时,已经被冰雪冻得僵硬,身边洒满了鲜血。
但他依旧保持着握手枪上膛的姿势,与犯罪分子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秒。
很多人都看过《可可西里》这部电影,其实影片中的主角日泰的原型就是索南达杰。
《可可西里》的导演陆川也是在看了《平衡》之后,才有灵感拍出了这部电影。
可以说这两部影片颇有渊源,且没有《平衡》就不会有《可可西里》。
在索南达杰死后,他的妹夫奇卡·扎巴多杰受其感染,也成为了一名环保卫士。
他主动请缨,从原来的工作地降职来到可可西里,成为了西部工委的下一任书记。
在藏族的传说里,野牦牛是温顺有灵性的动物,吃苦耐劳,不畏严寒。但是野牦牛也有自己的脾气,一旦利益或领地被侵犯,就会誓死反抗。
扎巴多杰秉持着这份精神,成立了一个“西部野牦牛”队,立志保护这片土地上的野生动物。
都说高原上的天气就像姑娘的心,始终变化无常。
要想在高原上展开工作,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恶劣的环境问题。
这里海拔高达五千多米,冬季室外温度低至零下四十多度。没有食物来源,没水没电。
他们搭了一个简易的住所,但依旧没有厨房、没有卫生间。
到了风雪天气,就连通讯都成问题,出去巡逻一不小心就会和大部队失联,甚至在冰雪覆盖的环境里丢掉生命。
即便如此,大家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。
一顿饭当两顿吃,把剩菜剩饭放到第二天已是常事。
没有水的时候,就去喝泥坑里的积水。
有一次,一行人被困在烂泥潭里,想尽了办法车辆也无法往前行驶。
连续被困几天后,食物彻底断了,有人已经被饿得倒下。
在等待救援的时间里,扎巴多杰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:
他亲自去打了一只藏羚羊作为补给,而他也一个人担下了这份责任。
食物和水源的匮乏尚且可以将就,但资金上的短缺却难以凑活。
为了更好地展开工作,必须得解决住宿、用电、通讯等问题,这些都需要真金白银才能解决。
但是他们所在的是一个贫困县,就连大家的工资都发不起,更别提花钱来保护野生动物。
在得知这样的情况后,一些民间环保人士和环保组织也加入其中,想办法为他们给予各种帮助。
在大家的努力下,“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”终于建了起来,守护着这一方土地上的生灵。
有了社会各界的援助,以扎巴多杰为首的守护者更加卖命,与可可西里的盗猎分子顽强斗争。
1996年,他们破获一起大案,共查获了540多只被猎杀的藏羚羊。
这些被残忍杀害的尸体大多都是母羊,周围还环绕着刚生下来的小羊羔。
有些盗猎分子为了剥皮甚至直接把母羊的肚子划开,小羊羔就直接从肚子里露出来了。
这样的场景让扎巴多杰十分愤怒,他当场掏出枪把一名盗猎分子的腿打断。
说起来,扎巴多杰也是一名十分有血性的藏族汉子。
在藏族以放牧、狩猎为生的传统之下,他从小就跟着长辈学习打猎。
在他还没有枪高的时候,就已经在拿着枪打猎了。
他曾经有一次在野外遇到危险,一次打死了四只狗熊,其战斗力可见一斑。
但是当他长大成人后,知道这是一种对生态的伤害,就立刻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。
他坚定地成为了一名环保卫士,在可可西里这片土地上矢志不渝地奉献着自己。
他还四处去发表演讲,宣扬环保意识,同时为西部工委争取更多的利益。
他憧憬着能够把环保事业做得越来越好,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。
但现实却无比残酷——在扎巴多杰不计报酬地投身环保事业时,也为自己招来了一些灾祸。
1998年11月,在扎巴多杰去北京演讲回青海的第二天,他被枪击中头部身亡,死因成谜。
他和自己的姐夫索南达杰一样,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环保事业,奉献给了这片养育他的土地……
片名《平衡》,乍一看不明就里,其实有着很多层含义。
第一层含义,是对纪录片《失衡生活》的致敬。
《失衡生活》是导演高佛雷·雷吉奥的“生命三部曲”之一,全片没有一个主角,没有一句台词,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。
但它却十分赤裸地展示了在岁月长河里,人类在发展进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。
《平衡》中也出现了《失衡生活》中极具灵性的背景音乐,配以可可西里悠远辽阔的自然风光,让人对大自然充满敬畏。
《平衡》的第二层含义,是扎巴多杰对环保事业的美好憧憬。
片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和扎巴多杰一样,是有着崇高理想的环保卫士。
保护生态环境是他们的毕生追求,为此他们可以克服物质和生理上的一切困难,像一株坚韧的野草扎根于此,不断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。
但是,他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,这让扎巴多杰十分愤懑。
他想要的“平衡”,在他倒下的那一刻依旧没有到来。
《平衡》的第三层含义,是影片对每一个观众敲响的警钟。
日出日落,潮涨潮退,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律,有其保持平衡的运转方式。
但随着人类行为的不断深入和扩张,对自然的不断索取和掠夺,把这份平衡逐渐打破。
越来越多的生物灭绝,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出现,这些都是自然对人类的警告。
《平衡》这部影片的出现,既是为了纪念逝去的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,也是为了提醒每一个观众保护自然环境。
在《失衡生活》的片尾,有一支来自古老种族霍皮人的歌谣:
“如果我们从土地中挖出珍宝,我们迎来的将是灾难。”
“净化日临近时,蛛网将在天空中来回飘荡。”
“一个盛着灰烬的容器可能会在某日从天而降,它能烧尽土地,蒸干海洋。”
以今天的眼光来看,它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预言。
但如果我们不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,它也可能成为人类毁灭的悼词。